“佳能影像發現絲路之美”吸引多國絲路文化專家匯聚洛陽
更新時間2014-11-25
點擊數5308
佳能企業新聞
2014年11月25日上午9點,由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與南方報業集團共同主辦,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指導的“佳能影像發現絲路之美——再現東西方文化交融共生”主題論壇在河南洛陽博物館舉行。當天,中央電視臺與NHK(日本放送協會)共同合拍的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的制作人鈴木肇先生及其主題曲作者——華裔古樂家劉宏軍先生受邀與會,以絲綢之路影像和唐代古音樂為載體,為觀眾生動地展現了絲路文化的魅力,來自BBC(英國廣播公司)的土耳其記者雷文庭及西北大學絲路研究院的王建新教授也分享了各自對絲路文化的獨到見解。活動現場,佳能發布了其制作的非遺文化紀錄片《唐三彩的復活》預告片,并將“佳能影像發現絲路之美”影像數據庫捐贈給洛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用于相關研究和傳播。據悉,“佳能影像發現絲路之美”是佳能今年在其文化保護領域推出的又一代表性主題,即利用佳能的尖端影像技術對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文化遺產進行影像采集和記錄的同時,以影像保護文化論壇、攝影大賽,影像展等多種形式聯合各領域專家學者、政府、公眾等各方有生力量參與到文化振興當中。此次活動是繼今年8月西安啟動后的第二站,未來還將繼續走進更多絲路沿線地區。洛陽市文物局副局長王獻本,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趙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唐三彩燒制技藝傳承人高水旺、佳能(中國)企業品牌溝通部總經理魯杰和200多位絲路文化愛好者們出席了當天的活動。
群英薈萃,精彩解讀 此次活動吸引各國絲路文化專家齊聚一堂,分享了各自對于絲路文化的獨特見解,并與現場觀眾進行互動交流。亞洲紀錄片領軍人物、《絲綢之路》制作人鈴木肇先生以“我在絲綢之路上發現了什么?”為主題進行了精彩演講,分享自己作為外國人對中國絲路文化促進東西方交流的價值的認識,以及在拍攝中的與早期中國領導人交往的幕后故事及心路歷程,并現場播放了獨家的影像資料。另一位受邀嘉賓,《絲綢之路》主題曲作者、華裔古樂家劉宏軍先生還現場展示了以現代技術復原的消失已久的唐代樂器和古樂,讓觀眾驚喜不已。
另外,來自BBC(英國廣播公司)的土耳其記者,同時也是電影制片人的雷文庭與西北大學絲路研究院的王建新教授也結合自己的研究和經歷,給大家做了主題分享,從東西、中外等不同視角展詮釋絲路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和交融共生的內涵,魯杰總經理則介紹了佳能用獨有的色彩匹配技術復原和保護文化遺產的實例——“綴”項目。此外,90后新銳攝影師蔣斌也分享了他的絲路影像文化經歷,得到在場不少大學生的關注和共鳴。
絲路之美,佳能呈現 “佳能影像發現絲路之美”的第一站在西安完美收官。期間面向公眾舉辦了攝影大賽,并派出佳能專業攝制團隊深入陜西及周邊文化腹地進行數據采集,一共產出了共計照片8000余幅,原始視頻素材約30個小時。其中優秀的作品在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進行了為期13天的展出,吸引超過一萬余人前來觀展,期間佳能還舉辦了影像保護文化高峰論壇。此次來到洛陽,佳能專業攝制組繼續前行,從城市博物館深入洛陽莫家窯的鄉野田間探訪唐三彩藝術家高水旺的故事,并通宵拍攝手藝人古法燒窯的全過程。此次活動一開場,《唐三彩的復活》的精彩片花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其主人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唐三彩燒制技藝傳承人高水旺也親臨現場,對佳能以影像踐行文化保護之舉表示了高度贊揚。而佳能的另一支關于華陰老腔皮影的紀錄片也同時公映,兩部紀錄片均由佳能數碼攝像機C500拍攝而成,收錄至“佳能影像發現絲路之美”影像數據庫。佳能(中國)企業品牌溝通部總經理魯杰作為代表將數據庫捐贈給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用于相關研究和傳播。在活動現場佳能也設置了一個絲路文化影像展,并提供佳能影像從輸入到輸出全線產品的體驗,吸引不少來洛陽博物館的游客紛紛駐足。
文化“共生”,感動持續 在現場,魯杰作為整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和發起者詮釋了項目的初衷:“此次論壇的主題就源自佳能的企業理念‘共生’,絲綢之路建立起東西方共生的文化,佳能希望能夠用影像較直接生動地呈現出來。而影像技術正是佳能的優勢之所在,用影像記錄文化,用影像傳承歷史是佳能應盡的企業社會責任,是佳能貢獻文化中國夢的機會,是佳能的中國夢。我們希望不同年齡、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通過影像重新認識和了解這些璀璨的文化,并切實地參與到文化振興和保護的行動中來,佳能將在追夢的道路上始終向前。”

各國絲路文化專家對談交流(左起分別為 劉宏軍 鈴木肇 王建新 雷文庭)

亞洲紀錄片領軍人物鈴木肇進行分享

華裔古樂家劉宏軍現場再現唐代古樂器及古樂

現場觀眾認真傾聽

“佳能影像發現絲路之美”數據庫捐贈儀式

佳能項目組全程記錄唐三彩國家級傳承人高水旺技藝

佳能(中國)企業品牌溝通部總經理致辭

游客駐足觀賞絲路影展